6月6日下午,越溪文体中心多功能报告厅内思想激荡、智慧交融。越溪街道党工委与苏州城市学院 “城溪”社区教育学院在此共同举办“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沙龙”活动,苏州城市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付娉娉教授团队,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相关教师,以及越溪街道、社区一线干部,近60人共聚一堂,聚焦社区教育如何深度融入基层治理这一时代课题。
本次沙龙特邀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理工大学李学斌副教授做主题报告。李教授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案例,系统剖析了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理论筑基:厘清社区教育与治理的核心要义
李学斌首先厘清了社区教育的内涵——立足社区,面向全员,以灵活多元的形式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明素养的终身教育活动。通过对比学校教育,她鲜明指出社区教育具有公益性、普惠性、灵活性及多部门协同参与的特点。结合我国社区教育从“校外教育拓展”到“实验提升”再到“多元治理”的三阶段发展历程,她深入分析了当前在制度建设、资源整合、师资力量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治理新局:解读政策框架与实践创新
围绕社区治理,李学斌阐释了从“管理”到“治理”的范式转变:主体由政府单一主导转向多元协作,运行机制由单向控制变为平等协商的服务型治理。她重点解读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核心,强调健全“五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机制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基层“权责不清”“居民参与不足”等痛点,介绍了成都院落自治、北京“街乡吹哨”等全国创新实践。
融合之道:教育赋能治理的实践样本
讲座的精华在于揭示社区教育如何成为撬动治理效能的支点。李学斌重点介绍了武汉市洪山区社区教育学院“善学促善治”的核心理念,指出社区教育能:传播主流价值,巩固执政根基;提升居民规则意识与法治素养;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破解“原子化”困境;增强社区凝聚力。她还分享了南京西善桥街道等多个标杆案例。
校地联动:共育基层治理新动能
苏州城市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付娉娉教授团队、康养产业学院相关教师全程参与研讨,与街道干部就社区教育课程设计、资源下沉、数字化平台搭建等展开深度交流。“城溪”社区教育学院将依托学院平台,推动社区教育精准对接治理需求,积极探索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将社区教育从“文化补给站”升级为“治理引擎 经济孵化器 数字基座”的复合体。
本次沙龙不仅是一次理论盛宴,更吹响了行动号角。随着社区教育与治理的深度融合,“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蓝图,正在苏城基层落地生根。
新闻来源:继续教育学院 图、文:沙巨山 审核:施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