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校社携手 非遗美食进社区-火狐体育

发布时间:2025-04-14

  近日,苏州城市学院《江南苏味美食营养与非遗技艺》与《非遗手作》课程团队与彩香新村北社区开展党建共建,双方将围绕非遗技艺共传、健康饮食共推、文化品牌共建三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作为苏州市首批馆校育人项目和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江南苏味美食营养与非遗技艺》和《非遗手作》凭借“文化 科学 实践”的创新教学模式,成为苏州高校产教融合的标杆。

  在党建共建服务站揭牌仪式上,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解燕说,高校与社区的合作,将紧扣党建引领这条主线。此次课程共建正是校地协同的生动实践。学院党委将与社区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师生党员深入社区调研,将非遗传承、健康饮食等课题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

  双方将依托社区活动空间,开设“苏工苏味工坊”,邀请苏城院专业和非遗传承人共同授课,组织居民参与苏味美食、苏扇等制作和文化体验等活动。同时,结合《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要求,开发“科学膳食”讲座,针对老年群体、青少年等不同人群进行营养指导,推动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此外,还将联合举办“非遗美食作品”“非遗苏扇作品”共读、“苏工苏味市集”等活动,将社区打造为江南文化 苏味美食、苏扇制作展示窗口。

  清明节临近,活动现场特别设置非遗体验环节。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式船点第三代传人、中国烹饪大师、得月楼厨师长吕杰民受邀为居民制作青团子。从揉面、包馅到蒸制,吕杰民手把手教老人和孩子们制作传统青团,讲述清明饮食文化背后的故事。老人们分享儿时记忆,孩子们好奇提问,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与本科高校课程共建是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更是社区治理的提质升级。通过非遗美食、非遗苏扇制作技艺这一‘小切口’,我们希望能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让文化认同转化为共治合力。”彩香新村北社区党委书记邱香说。

  “此次校社合作并非简单的内容输出,而是以创新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苏州城市学院康养产业学院负责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张宇介绍,未来校社双方将建立“三融三化”机制,即融文化于治理、融科技于服务、融评价于实践,确保项目“接地气、有实效”。

  本文刊载于:引力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