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学生资助)碑刻传文脉,心韧筑未来——苏州城市学院发展型资助育人主题活动圆满举行-火狐体育

发布时间:2025-04-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对于学生资助工作而言,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育人则是核心出发点与落脚点。

  为进一步宣传资助政策、展现资助育人成效、深化学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内涵,并积极探索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苏州城市学院精心举办了“四季成长・苏城陪伴”发展型资助育人主题活动。

  碑林寻脉:解锁历史深处的精神密码

  活动期间,师生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走进苏州碑刻博物馆,探寻这座 “历史的书库”的深厚底蕴。在众多珍贵碑刻中,《范仲淹义庄规矩碑》尤为引人注目。

  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中,学生们深入了解到范仲淹在苏州任职期间,为当地教育和慈善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深刻领略到苏州文人 “修身齐家” 的高尚品德与 “坚韧不拔” 的精神风貌。

  通过观摩碑刻,学生们完成了从“物质载体”到“文化符号”,再到“精神内核”的认知跨越。这些穿越时空的碑刻,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让他们汲取到在逆境中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非遗淬炼:在拓印实践中磨砺专注之心

  碑刻拓印实践环节,学生们纷纷化身“传统文化传承者”。在授课老师细致讲解和耐心指导下,学生们亲身体验碑刻拓印这一古老技艺。从 “上纸、捶打、上墨、揭取”,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准控制力度与节奏。

  这一非遗实践过程,俨然成为了培育心理韧性的 “实操课堂”。在反复调试中,学生们切实感悟到“专注致恒”的强大力量;随着拓片逐渐成型,他们也深刻体会到“挫折—调整—成就”的心理成长逻辑,成功将传统文化体验转化为提升抗压能力的具象化训练。

  韧性建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心理韧性,活动特别邀请了苏南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顾虑老师,开展《在挫折中绽放:积极心态如何提升心理韧性》专题讲座。

  顾老师从生理学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压力的应激反应机制,并详细阐释了心理韧性的概念和两层境界。同时,系统讲解了一系列提升心理韧性的科学方法,助力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构建起 “理性认知—积极应对—资源整合” 的心理赋能模型。

  故事共鸣:于朋辈分享中凝聚成长力量

  活动现场,两位受助学生代表围绕“我的韧性故事”展开分享。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魏同学讲述了自己考研备考初期的经历。原本制定了严格复习计划的她,因突发情况打乱了节奏,一度陷入紧张和焦虑。但她通过合理调整复习计划,迅速调整好心态。她提醒同学们,备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突发状况,保持冷静、灵活应对才能稳步前行。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李同学则分享了身边同学因备考压力过大而放弃考研的案例。她强调,身心健康是高效学习的前提,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中既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也要注重守护内心的平衡。这种朋辈间的分享,不仅强化了受助学生对 “韧性成长” 的价值认同,更为资助育人工作增添了温暖的情感力量。

  传拓技艺承载古韵,墨纸之间留存文明。金石镌刻传承着悠久的文化脉络,方寸拓印追溯千年历史,碑刻文化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本次发展型资助育人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传统非遗,真切感受传统文化历经岁月沉淀的醇厚魅力。更为重要的是,助力苏州城市学院受助学生在文化传承中厚植精神根基,在心理成长中锤炼抗逆能力,实现了从“经济资助”到“发展赋能”的育人升级。

  本文刊载于: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微信平台《江苏学生资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