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6日)上午,苏州城市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江南苏味美食营养与非遗技艺》课程创新教改活动在学校后山竹林火热开展。70余名师生在校团委(美育中心)、基建与后勤管理处、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的联合组织下,以“竹林探秘悟自然之道,掘春遇鲜承劳动之美”为主题,通过“理论 实践 分享”的全新模式,将课堂延伸至竹林山野,让劳动教育在泥土与汗水中生根发芽。
活动当天,师生深入后山竹林,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了解春笋生长规律与采挖技巧。“挖笋既是体力活,也需科学判断土层结构和笋尖形态。”课程团队负责人、苏州城市学院副教授张宇现场讲解道。学生们挥锄掘土,亲身体验“锄禾日当午”的辛劳,在实践中深化对食品原料来源的认知。
一锄一铲之间,劳动育人的深意悄然渗透。学生们将新鲜挖取的竹笋运送至学校食堂,与食堂厨师协作完成清洗、切配、烹饪等环节,制作出笋类时令菜肴。
苏城院学生还将部分劳动成果送至校企合作企业瑞颐康养,为老人们送上春日鲜味。张宇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现场指导学生对笋类食材进行改良加工,如降低纤维硬度、调整调味比例等,确保菜品既符合营养需求又易于消化。“从泥土到餐桌,每一步都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这既是一道菜,更是一堂生动的工匠精神课!”参与活动的大二学生郑晓雪感慨道。
学生们将活动照片分享至社交平台,收获众多点赞。活动还打算将部分春笋经加工后各类创新食品,拟通过校园义卖传递劳动温暖,所得款项将用于社区公益膳食项目,实现“成果消费”与“社会服务”的双向赋能。
此次活动是苏州城市学院深化“新文科”建设、推动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缩影。张宇表示,未来将联合更多部门开发系列专业 思政、劳动、美育等课程,结合时令开展系列实践项目,构建“思政 劳动 美育 技能”的育人生态。
本文刊载于: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