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江南名肴“烹”进大学课堂-火狐体育

发布时间:2025-04-30

  蹄髈在江南人家的宴席上,尤其是婚庆喜宴,是当仁不让的“压轴硬菜”。今天(4月29日)下午,苏州城市学院学生第三食堂里,酱香浓郁、热气腾腾,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教学正在进行。苏州市首批馆校思政育人项目、苏州城市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江南苏味美食营养与非遗技艺》迎来一位特别的“讲师”——第七批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蒯府蹄髈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蒯伟刚。他带来的这堂美食技艺实践课,让“专业 非遗(思政) 美育劳动”育人模式有了新样板。

  课堂上,蒯伟刚身着厨师服,一边娴熟地演示着蒯府蹄髈从选料、处理,到调味、焖制的关键步骤,一边向同学们娓娓道来这道江南名肴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和家族传承。蒯伟刚分享道,蒯府蹄髈的制作,坚持选用苏州太湖边家养猪的优质前蹄,沿用传统柴火灶、大铁锅、杉木锅盖,经过数十道工序和十几种香料的秘制慢炖,“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对传统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的敬畏。”同学们围在灶台边,目不转睛,认真聆听,不时用手机记录下关键环节,对这门“酥而不烂、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非遗技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对其中蕴含的匠心精神和文化积淀有了更深的理解。

  活动中,苏州城市学院聘请蒯伟刚为学校劳动实践兼职教师。学院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高雷表示,《江南苏味美食营养与非遗技艺》课程是学校新文科建设、学科交叉融合以及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此次蒯府蹄髈非遗制作技艺的引入,再次丰富了课程的文化内涵和实践价值,让学生们在舌尖上感受江南韵味,在实践中体悟工匠精神。

  据了解,《江南苏味美食营养与非遗技艺》课程自去年开设以来,就因其独特的“文化 科学 实践”教学模式广受学生欢迎,今年更是升级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吸引了众多学生“抢课”。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也为课程主讲人、苏州城市学院副教授张宇主持的2024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社会教育(社会普及)专项课题重点资助项目《社科普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案例研究——以“江南文化与时令美食”品牌塑造为例》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研究案例。

  本文刊载于:引力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