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非遗“圈粉”z世代,苏州城市学院打造文化传承新范式-火狐体育

发布时间:2025-05-29

  当拥有600余年历史的昆曲遇见数字时代的“z世代”,如何让传统艺术与青春力量相融共生、焕发新声?作为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的重要子活动,“青春遇见江南”大学生江南文化季品牌活动持续升温。5月26日下午,“青春遇见江南·非遗传薪”昆曲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建设启动仪式暨“青春遇见江南·戏曲焕新”大学生戏曲展演汇报演出在苏州城市学院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据了解,昆曲教育实践体验基地是由苏州城市学院与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共建,也是学校主动对接地方资源,搭建非遗传承创新平台的重要举措。该基地已成功入选“2025年度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标志着非遗教育实践迈出新步伐。

  启动仪式后,“青春遇见江南·戏曲焕新”汇报演出随即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青年学生团队汇聚苏州城市学院,评弹·舞蹈《苏州好风光》、粤剧《帝女花·香夭》、京剧《胭脂宝褶》、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昆歌《江梅引·忆江梅》、舞蹈《象王行》等戏曲串烧精彩连连。

  当晚,昆剧《家》导演马俊丰及文艺评论家孙孟晋老师,与剧中的主演老师们,在学校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昆韵润校园 雅音焕新彩”——昆剧《家》艺术讲座,带大家走进戏曲艺术世界,现场气氛热闹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此次与苏州昆剧院共建昆曲教育实践基地外,苏州城市学院还携手多方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诸如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研究院,打造非遗传承创新品牌;与张家港凤凰镇共建“非遗文创工作坊”,赋能文旅融合;与吴中区青年手艺人协会联合创建苏州非遗“数实融合”创新人才实验班,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打造非遗特色课程,推进美育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项目;以非遗为桥梁拓展国际交流,组织“侨见苏州”夏令营等,致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当青春活力融入千年文脉,这场文明传承的接力赛,必将绽放出更加动人的姑苏华光。”苏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周玉玲表示,希望通过这些实践探索,让文化传承可量化、可感知、可延续,推动非遗传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本文刊载于:中国青年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