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网)苏州城市学院以“康养 茶”跨界融合 深化非遗美育与产业对接-火狐体育

发布时间:2025-06-11

  初夏时节,茶韵飘香。6月10日,苏州城市学院校级重点课程《江南苏味美食营养与非遗技艺》与《非遗手作》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期收官之作——“康养 茶”跨界融合主题活动。这既是对课程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该校积极响应关于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号召,将非遗美育融入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又一生动实践。

  活动紧扣“加强产业与康养跨界融合”的核心议题,广邀茶、中医药、美食等苏州特色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与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共同探讨如何将历史经典产业的智慧融入现代人才培养,打造集休闲疗愈、身心调节于一体的康养场景,创造独特消费体验。

  课堂上,吴中区政协委员、虎丘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碧螺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虎丘三花茶窨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华军首先开讲。他以《虎丘三花茶文化与制作技艺》为题,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苏州茶文化的精髓及其背后承载的匠心精神与非遗价值。唐华军先生还现场展示了虎丘三花茶制作技艺,并带领140余名大学生一同泡制茉莉花冷却茶,让师生们仿佛亲历了茶叶从采摘到窨制的每一个精妙环节,深刻体验了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随后,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副所长兼非遗中心主任王朝园教授,以《江河湖海孕育下的苏州饮食文化与非遗技艺》为题,系统梳理了苏州饮食文化形成的地理与历史脉络,深刻阐释了非遗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姑苏区政协委员、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夏冰则以《江南饮食文化漫谈》为主题,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史料,勾勒出江南饮食文化的雅致与意趣,展现其深厚的人文内涵。

  课程建设深耕细作,培育“苏式康养”新动能

  姑苏区人大代表、《江南苏味美食营养与非遗技艺》课程团队负责人、康养产业学院副教授张宇在活动中就“康养 茶 中医药(药食同源) 美食”的融合创新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详细阐述了课程如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苏州本地产业特色,引导学生认识并体验这些产业特色主题在康养领域的应用潜力。

  据了解,苏州城市学院积极践行“推动历史经典产业纳入非遗美育教育”的理念。通过将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请进来”传授技艺与文化,同时组织学生“走出去”进行实地研学,课程致力于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历史经典产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学校未来计划出版历史经典产业通识教育读本,开设更多相关产业特色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培养其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产教融合筑牢根基,培育“懂苏爱苏建苏”时代新人

  苏州市政协委员、苏州城市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涧秋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肯定了《江南苏味美食营养与非遗技艺》及《非遗手作》两门校重点建设课程本学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他强调:“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有效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密对接了苏州产业发展需求。学校正通过创新方式,打造特色课程,着力培养更多‘懂苏州、爱苏州、建苏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活动现场,副校长黄涧秋、教务处处长许宜申、团委(美育中心)周云共同为唐华军、王朝园、夏冰三位专家颁发了聘书,感谢他们对学校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大力支持。康养产业学院负责人张宇代表学校向苏州市虎丘茶厂授予了课程共建铜牌,标志着校企合作在非遗传承与康养产业人才培养领域迈向了新的台阶。

  此次“康养 茶”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江南苏味美食营养与非遗技艺》等重点课程的学期教学画上了圆满句号,也为苏州城市学院在探索非遗文化传承、推动历史经典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苏州城市学院将继续深耕地方文化沃土,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本文刊载于:中国食品报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