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位优势
设施完备的“绿色生态校园”
学校毗邻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石湖景区,自然环境优美,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是“江苏省绿色学校(高校)”“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更专注的学习氛围、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教学楼、实验楼、数字化中心、学生活动中心、体育场地等设施较为完备,学生公寓配套齐全,学生食堂餐饮品种丰富。
● 扎根苏州
定位明晰的“城市型大学”
作为苏州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学校秉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特色化”办学理念,坚持“立足苏州、扎根苏州、融入苏州、服务苏州”,以城市需求为导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等全领域深度融入苏州“智造之城”“文化强市”发展战略,连续三年获市属高校高质量综合考核第一等次,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城市型大学”。
● 对接产业
贴合发展的“学科专业集群”
学校紧密围绕苏州“1030”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1840”产业体系以及文化强市“811”计划,与地方产业升级同向而行,近年来新增健康服务与管理、数字经济、文化产业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人工智能、智能测控工程、智能建造等9个前沿专业,形成以新工科、新文科为引领的应用型专业矩阵。现有工信部光电子信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以及康养、数字金融、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4个校级产业学院,与企业合作开设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13个微专业,实现“课堂—项目—产业”无缝衔接,校企双导师联合授课,真实产业项目进课堂,在实践中增强人才培养竞争力。区域就业需求强劲,就业前景广阔。
● 五育并举
多维推进的“融城培养模式”
学校是江苏省“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a级高校,坚持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牵引,构建“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基、美育浸润、劳育淬炼”育人矩阵。打造“融城思政”特色品牌,开设“苏州三大法宝”系列课程,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创办文正书院,组建“双语国际班”“涉外法治班”等,注重拔尖创新、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致力于“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把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能力提升与创业精神培育作为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和人才培养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创新创意创业“三创”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学生竞赛榜首赛事-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中斩获金奖。经常性举办“奥运冠军进校园”“大学生体育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劳动教育月”等品牌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知识能力。
● 服务地方
协同创新的“科研实践高地”
学校聚焦地方重点产业和战略发展需求,成立3个省级、7个市厅级、22个校级科研平台,为新型生物分子光电传感器、飞行机器人、智慧的视觉监控等领域提供科研攻关支持。文正智库作为市级新型智库,围绕城市文化、城市治理、文明城市、智慧城市、苏州品牌、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建设等六大方向,产出80余项决策咨询成果,成为苏州发展的“智力大脑”。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让科研创新从课本走向现实,为未来发展筑牢技术根基。近年来,学生科研竞赛成果显著提升,每年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生各类竞赛奖项的人数超800人次。
● 非遗传承
浸润江南的“文化育人范式”
学校肩负非遗传承使命,聚焦苏州戏曲类非遗项目,成立苏州曲艺戏剧类非遗传承创新联合体,整合政府、高校、院团、企业资源,推动非遗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聘请国家级知名演员、艺术家为兼职教授,打造“非遗传承工坊”和“名师工作室”,共建戏曲主题文旅融合实践基地,培养学生“传承非遗、创新文化”的能力,让学生在传承中感受文化自信,让大学生活充满人文底蕴与全新活力。
● 国际视野
双向赋能的“开放办学格局”
学校以“讲好江南故事”为特色,先后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5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设立学生境外交流奖学金,专项资助在校学生参与短期研修、交换生、双学位、硕士升学等国际交流项目,每年200余名学生参加国(境)外交流项目,150余名毕业生获国(境)外高校录取,多人获直博录取。不断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推荐学生参加教育部“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打造“留学苏城”品牌,开展国(境)外学生短期研修项目,近300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友好学校师生来校研修交流。
(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4月)
学校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大道1188号
学校网址:https://www.szcu.edu.cn/
招生网址:https://zs.szcu.edu.cn/
咨询电话:0512-66551901
咨询q q:800177901
报道刊载于: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