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举办“课堂焕新计划-火狐体育

发布时间:2025-05-22

  2025年5月19日,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教师左青卉于尊师楼114举办了一场题为“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探索式学习教学设计——在《新型显示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的教学研讨会,学院部分教师参与并开展探讨。此次研讨会旨在探讨如何将第一性原理的探索式学习方法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以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体验。

  研讨会伊始,左青卉介绍了《新型显示技术》课程是一门面向大一大二理工科学生的通识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显示技术材料、器件结构、性能及生产工艺等多个方面,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和应用性。然而,由于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且更新迅速,教材体系尚未完全成熟,加之授课学时有限,对教学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左青卉创新性地将“第一性原理”与“探究式学习”深度融合,通过“拆解本质-重构创新”的教学模式,打造了《新型显示技术》这门兼具学科交叉性与实践应用性的通识课程。

  随后,左青卉围绕教学理念、课程设计以及学生成果这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讲解。《新型显示技术》课程以“第一性原理”为理论核心,引导学生将复杂显示技术问题拆解至物理本质,再通过自主探究重构创新方案。左青卉提出“先做减法,提炼核心模型;再做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教学路径,旨在培养学生从具体器件到抽象原理的递进式思维。结合“探究式学习”方法,课程通过“情境创设-问题驱动-模型构建-实践验证-思维升华”五环节,打破传统单向讲授模式,实现师生双向互动与能力共建。针对课程内容交叉性强(涵盖材料、光电、电子等多学科)、技术迭代快的特点,教学团队设计“线上理论-企业实践-线下探究”三段式教学体系。课程以“创新器件设计”替代传统考试,通过跨学科应用、前沿探索与产业对接,帮助学生提升抽象建模与创新设计能力,更找到了自身研究方向与产业需求的结合点。左老师指出,该模式可推广至电池、传感器等器件类课程:通过“实物拆解提炼本质原理-模型构建分析核心问题-需求导向创新设计方案”的闭环训练,实现知识传授向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化。

  此次教学实践彰显了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为新一轮工科课程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未来,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老师们将继续探索各类教学模式改革,力求将其推广至更多课程中,共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新闻来源: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图:陈玥妤  文:陈玥妤  审核:钱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