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院课程建设水平与教师教学能力,近期,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学院围绕“课程提质”与“教师提能”两大核心目标,精心组织开展了系列专项活动,推动教育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基层教学组织与课程群建设专题讲座:专业引领,夯实教学组织根基
2025年5月21日下午,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学院邀请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陈小平教授于尊师楼214会议室作题为“基层教学组织与课程群建设”专题讲座。学院院长郑建颖、副院长张士强、各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代表参与本次讲座。
陈小平指出基层教学组织是落实教学任务、推动教学创新的核心单元,需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和教研协同中的纽带作用。他结合学院实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全面梳理优化架构,院内组建8个左右特色鲜明、覆盖核心课程群的教学团队,立足学科特色,主动对标国家级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标准。第二、强化组织间联动,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促进资源共享。第三、深化产教融合,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强化人才培养适配性。第四、规范组织命名,体现学科特色与创新导向,如将“ai ”等前沿领域元素融入命名。第五、聚焦成果培育,重点支持教材编写、教改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培育及学生学科竞赛指导,形成“教学—研究—成果”闭环。
本次讲座对学院成立院级基层教学组织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后续,学院将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教学能力提升专题讲座:赋能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为助力教师快速提升教学能力,2025年5月28日下午,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学院邀请苏州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戴苏明于1-308开展教学能力提升专题讲座——如何上好一堂课,学院党委副书记钱伟超(主持工作)、副院长张士强和各专业骨干教师参与本次讲座。
戴苏明围绕什么叫一堂好课、完成上课的三个环节以及好课的内涵体现展开讲座。针对如何上好一门课,戴苏明从备课、讲课和治课三个环节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例如在备课环节,教师要能以教学大纲为基,认真撰写教案,精心准备课件。同时,根据专业要求,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对教材内容进行分割、调整、删减与补充;在讲课环节,教师要能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启发引导、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和互动分享;在治课环节,教师要能做到了解学生、严格要求、把控课堂、自我展现和热爱学生。
本次讲座立足一线教学实践,为我院教师开展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行动指南。
三、 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群策群力,共谋课程发展蓝图
2025年5月21日中午,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学院于尊师楼114会议室召开工程制图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提升工程制图课程质量,适应新时代工程人才培养需求。学院副院长张士强以及各专业制图课程授课教师参与本次研讨会。
会上,各位教师深入讨论了当前工程制图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完善性,针对课程内容、课程学期、学时安排、课程名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张士强强调各位教师务必重视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教学,加强规范性训练。针对学时调整,各位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了如何合理分配学时,科学匹配教学需求,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研讨会,各位教师对工程制图课程设置的优化、课程名称的调整以及学时的合理安排达成了共识,为今后工程制图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一系列专项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学院教师搭建了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有效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激发了教师投身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学院将以此次系列活动为新起点,持续发力,不断优化课程建设与教学能力提升工作,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新闻来源: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学院 图:祁玉梅 文:祁玉梅 审核:张士强